大医账号: 密 码:

脊髓损伤后的泌尿系管理:“防”重于“治”

  • 发布时间:2017-09-29
  • |
  • 作者:暂无
  • 阅读次数:1044

 2017-09-29 陈国庆 神经源性膀胱大讲堂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速,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因车祸导致的脊髓损伤也越来越多。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

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000 年美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为30~35/100万,四肢全瘫占67%,其中60%患者小于30 岁,70%患者小于40 岁。2002 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北京卫生信息中心公布的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20 世纪80 年代末为6.8/100 万,而2002 年达60/100 万,同80 年代末相比上升了近10 倍。

 

脊髓损伤后可产生不同类型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脊髓不同节段的损伤均可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不当处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尿路损毁。

而脊髓损伤后最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就是泌尿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会经历一个脊髓休克期,多表现为膀胱可以储存尿液,但不能排空。膀胱的表现是一个大软的膀胱。

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为脊髓损伤层面的不同,一部分患者膀胱仍然是大软膀胱,逼尿肌没有反射,可以很好的贮存尿液,但是膀胱不能收缩排空尿液。

有一部分患者,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了低位的神经反射,逼尿肌可以出现过度活动,也就是不受大脑意识的自发收缩,可以导致尿液排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漏尿”或者“尿失禁”。而这时候如果尿道不能松弛,就会导致膀胱内的高压。

在脊髓休克期以及后期膀胱无反射的患者中,有很多患者依靠腹压(鼓肚子)排尿;那些出现反射性排尿或者漏尿的患者,会觉得自己恢复了排尿,而不知道这是病情的发展的一个阶段。无论是腹压排尿还是反射性排尿,都会导致膀胱内的高压力。当膀胱内的压力持续过高,不仅能超过尿道阻力把尿液挤出膀胱形成尿失禁,也能将压力传导至双侧输尿管口,导致肾脏的尿液不能顺利的流下来,就形成了肾积水;进一步压力将输尿管口的抗反流机制破坏,尿液就会逆流到肾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再进一步,就造成了肾功能的损坏,最后发展成为尿毒症。

当出现这些情况后,再来就诊,无异于“亡羊补牢”。当只丢了一只羊时(上尿路轻度受损),及时补救,也许还能保护住大多数的羊。当丢到最后只剩一只嗷嗷待哺或是病残的羊时(上尿路严重受损),再去补救,没奶喝的小羊或是病残的羊迟早还是会饿死、病死,补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正确的打开模式是,当狼来了(脊髓损伤后),在没有丢羊之前,就要定期检查羊圈、根据情况及时修补,才能确保羊圈里的羊一只不丢。

 

本片短文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脊髓损伤后的泌尿系管理:“防”重于“治”

关于如何预防,如何治疗,本订阅号的前面的文章以及后续的文章,我都将分专栏讲述,希望大家关注。